产后出血的原因你知道有多少
作者:admin 日期:2024-12-18
产妇生完宝宝之后,就怕的就是产后出血,因为产后出血可大可小,如果处理不好会危及生命,那么产后出血的原因是什么呢?一起往下看文章,你会知道答案。
产后出血的原因
产后出血的原因,其一
子宫收缩无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,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%~75%。在正常情况下,胎儿娩出后,胎盘就与子宫分离,使血窦开放而出血,这时要依靠子宫肌肉的强烈收缩,是子宫壁上的血窦因受压而关闭,并使血流逐渐缓慢,而形成血栓,使出血停止。
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使产程延长,或因难产、产妇体力衰竭、麻醉过深、羊水过多或双胎、子宫膨胀过大,或因分娩次数过多、过密,使子宫的结缔组织增多,肌纤维减少,以及子宫发育不良,子宫壁有肌瘤等,都可使子宫肌肉收缩功能不良,而发生产后出血。
产后出血的原因,其二
由于胎盘问题而引起的出血。胎儿娩出后,如果胎盘剥离不完全,一部分与子宫壁分离,其他部分尚未剥离,或大部分排出,还有一小部分未排出而滞留在子宫腔内,都可影响子宫收缩而出血不止。有时部分胎盘和子宫壁粘连,或植入子宫壁内,不能自然分离,而从其他已剥离部分出血,这种出血量往往很大。
产后出血的原因,其三
分娩过程中产道撕裂,也可发生大量出血。常见于胎儿过大、急产或者手术助产时,均可使产道发生不同程度的撕裂,裂伤重时可发生大出血。如果施行会阴切开术后,不注意止血,也可造成出血过多。

产后出血的原因,其四
产妇本人的凝血功能障碍。如果产妇患有全身出血倾向性疾病,如白血病、再生障碍性贫血、血小板减少紫癜等,均可引起产后出血。重症病毒性肝炎,也可引起产后出血,虽不多见,但后果非常严重。
产后出血的原因,其五
产科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(DIC)亦常引起产后大出血。DIC常发生于胎盘早剥、妊高症、子宫内死胎滞留、羊水栓塞等疾病中。遇有上述疾病,就应想到有发生产后出血的可能,应预先做好补液和输血的准备。
产后出血临床表现
产后出血多发生在胎儿娩出后2小时内,可发生在胎盘娩出之前、之后或前后兼有。阴道流血可为短期内大出血,亦可长时间持续少量出血。一般为显性,但也有隐性出血者。
临床表现主要为阴道流血、失血性休克、继发性贫血,若失血过多可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。症状的轻重视失血量、速度及合并贫血与否而儿不同。短期内大出血,可迅速出现休克。需要注意在休克早期由于机体内的代偿机制病人生命体征如脉搏、血压等可能均在正常范围内,但此时仍需要严密监测,对共风险因素进行早期识别,评估出血量并进行积极救治。临床中往往存在当失血到一定程度出现失代偿表现如脉搏增快、血压下降才引起重视,这样失去了最佳救治时机。此外,如产妇原已患贫血,即使出血不多,亦可发生休克,且不易纠正。因此,对每个产妇必须作全面仔细的观察和分析,以免延误抢救时机。
如何预防产后出血
1、重视产前保健
(1)加强孕前及孕期妇女保健工作,对有凝血功能障碍和可能影响凝血功能障碍疾病的患者,应积极治疗后再受孕,必要时应于早孕时终止妊娠。
(2)具有产后出血危险因素的孕妇。孕妇如有贫血、血液系统疾病或其他异常情况时,应及时治疗得到纠正。如果是双胎、羊水过多、患有妊娠合并高血压综合征或以前有产后出血史的,应提早住院分娩。
(3)增加女性对生育知识的了解程度,减少人工流产次数。
2、提高分娩质量
帮助产妇消除顾虑,在子宫收缩间隙时要积极的休息和饮食,避免体力过度消耗,指导正确的分娩方式,使产妇顺利的自然分娩。
3、加强产后观察
为防止分娩12小时以后的出血情况,产后应在产房内由助产士观察2小时,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情况、膀胱是否膨胀以免影响子宫收缩,还要注意血压与脉搏的变化。2小时后如无异常才能回到母婴同室休息。
4、产后早期哺乳可刺激子宫收缩,减少阴道流血量。
看完以上文章的你,是否已经对产后出血的原因有所了解,产后出血常见原因有胎盘早剥、羊水栓塞、死胎及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等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,少数由原发性血液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、白血病、再生障碍性贫血或重症病毒性肝炎等引起。